要闻速递:辛苦背后引发城市管理思考 潮新闻记者加入“最美人墙”志愿者
潮新闻 记者 黄玉环 俞刘东
(资料图片)
五一节日期间,杭州西湖边的“最美人墙”火了,在收获不少点赞的同时,也遭到一些质疑。
5月2日,潮新闻记者亲身体验当了一回“最美人墙”志愿者,亲身体验他们的辛苦与付出,并邀请业内人士,对“最美人墙”引发大家对城市治理的讨论,进行分析和解读。
记者体验:
来回变换队形
几圈下来大汗淋漓
下午2:30,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上百名志愿者陆续来到杭州湖滨步行街管委会的一间会议室里集合,他们大多来自杭州的各个学校。
潮新闻记者和其他志愿者一样,签到、戴上帽子、穿上统一的志愿者马甲……在会议室里做短暂的休整。这时,领队沈廷冲会给大家进行一个简短的培训。
“大家切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安全是第一位。碰到不配合的群众,不要和他们起冲突。如果身体不舒服,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们,边上有爱心驿站可以去休息……”
领队讲完注意事项,2:50开始,大家整齐的排成两队,走向延安路和平海路交叉口。
到达路口后,沈廷冲将百人队分成4组,沿着延安路两侧各配置50名志愿者。
因为没有经验,记者的岗位就在交叉路口靠近西湖的一侧,这样一来,行动半径短,能在三四秒内较快地移动到指定位置。而有着多年服务经验的老志愿者则担任4个组的“领头羊”,他们时刻关注红绿灯的转换时间,在绿灯亮起的那一刻,径直快走,争取在10秒内抵达十字路的C位定点,引导深厚的队伍形成“X”型人墙。如果没有经验,就非常容易走错。
记者跟随队员们的脚步,快速移动到“X”型路口的外侧,然后转身,在斑马线的两端形成人墙的隔离,确保行人行走在斑马线内,并且快速、有序通行。
此时,行人开始陆续通行,记者和志愿者们一起提醒行人:“请快速通过,不要逗留,尽量走斑马线。”
大约40秒后,绿灯转成红灯,几组人又从三角形顶角处快速形成一条直线,沿斑马线中间向两边汇聚,将行人们“护送”到安全区域。
在路上等待约1分半左右,红灯再次转绿灯,志愿者们开始新的循环。
几圈下来,在烈日的暴晒下,记者已经是大汗淋漓。
为了保持体力,志愿者们会带上一瓶矿泉水,或者是乌梅汤等一些解暑的饮品。一天下来,每个人的步数都刷到了两万步以上。
来自杭州市清泰实验学校的志愿者蔡嘉睿告诉潮新闻记者,因为天气炎热,自己昨天在志愿服务中出现了中暑的情况,在驿站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后,晚上又重新回到了岗位上,“因为既然决定要这件事,就不能半途而废。”
对于网上一些质疑的声音,赖徐逸认为,“主要是大家没有到现场感受过,不知道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所以才会有很多恶意揣测。”
另一位志愿者赖徐逸则表示,“这个X型路口刚设置不久,大家还不是很熟悉,我们志愿者进行引导,让大家规范出行,是有必要的。”
各方声音:
市民点赞居多
业内人士给出更好建议
如今,经过媒体报道,“最美人墙”不仅是引导交通的手段,本身也变成了西湖边一道靓丽的风景,不少人在通过时会举起手机拍照。
游客宋女士说:“我觉得挺好的,大家过马路的时候很有安全感。”
游客曹先生说:“学生们很不容易,大热天的在这里做志愿活动, 应该支持。”
而对于“最美人墙”引发大家对城市治理上的讨论,潮新闻记者也咨询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相关业内人士。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人墙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灵活、可以移动的隔离,起到的是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如果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其实是不需要人墙去隔离的,它起到的是一种加剧拥堵的反作用。”
然而,在节假日人流特别拥挤的情况下,人墙能及时的把人群全部疏导开,在安全上确实起到一定作用。“而且这些志愿者,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其实也挺不容易的,网上有些比较极端的声音,我觉得不能一棍子打死。”
另外,对于该路口人流量大,容易出现拥堵和安全隐患,这位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个路口,其实问题不在于人流,因为人往四面八方都是能走的,更多的是人和车的冲突会比较大。”
比如,有些人开车喜欢抢黄灯,抢了以后,遇到人流就过不去了,造成拥堵和安全隐患。“我们可以针对这种抢黄灯的行为,做一些严格的管理,也可以调解红绿灯,早一点有一个全红的时段,对驾驶员做些引导,也让志愿者可以不用再这么辛苦。”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