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不等于“冒犯”,苏小懒别偷换概念
(资料图)
近日,作家苏小懒在乘坐广州至珠海的动车时,孩子安静坐着,却被乘务员两次提醒管好孩子。苏小懒认为,自己什么都还没有做,甚至还未进车厢,乘务员便单独进行提醒,她认为这是一种冒犯。苏小懒表示,自己在12306上进行了投诉。
我不知道,乘务员的提醒错在哪里?就因为你是作家、是名人,乘务员就没有资格提醒,也不应该提醒,还是乘务员这样做本身就是错的。“提醒”与“冒犯”,能划等号吗?如果提醒就是冒犯,很多工作就都不能开展,也无法去做。譬如廉政谈话,在不知道谁存在贪腐问题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提醒式谈话,是不是“冒犯”呢?又如高铁上不能抽烟的“提醒”,是不是对所有乘客的“冒犯”呢?乘坐高铁、飞机前的安全检查,是不是更应当认为是对乘客尊严的“冒犯”呢?
提醒家长管好孩子,并不是认为所带孩子就是“熊孩子”,而是希望家长管好孩子,不要让其成为“熊孩子”。而事实是,在高铁上,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很多都是喜欢跑来跑去的“熊孩子”,且不仅仅是吵闹,还有危险。一旦乘客带着泡好的方便面、刚刚盛满热水的茶杯等行走在车厢内,如果因为“熊孩子”的乱跑而被烫着了,谁的责任?
实际上,今年以来,有关“熊孩子”在高铁上乱跑、乱喊、乱动,从而引发乘客间矛盾的问题,也不在个别。开向成都的高铁上发生的“互殴事件”,就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近日,另一则有关“熊孩子”开水烫伤其他乘客手、家长却不闻不问,也不愿赔礼的消息,也让舆论对“熊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提出不同意见,并把矛头直指家长。
事实也是,之所以会出现乘务员提醒家长管好孩子的现象,皆是因为有些家长没有管好孩子,从而导致一些事件的发生,迫使铁路部门不得不采取这样的防范措施,以减轻自身压力的同时,也更好地保障其他乘客的利益。如果不是接二连三地发生事件,铁路部门也不会做出这样的提醒。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相关媒体与专家等,切不要把这件事与生育问题扯在一起,这与生育没有关系,铁路部门也不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年轻人不要生育,而完全是有些家长确实没有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没有让孩子养成更多好的习惯。如果因为乘务员给了两次管好孩子的提醒,就认为这是冒犯自己,那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认为自己的地位远高于乘务员了。
笔者前几天坐高铁去外地,周边就坐着3个孩子。一位坐在我旁边的家长和孩子,四、五个小时的乘车时间,都是用很低的声音讲话,让坐在旁边的我都有点过意不去。而坐在我斜对面的两个孩子,不仅孩子说话声很大,家长的说话声也很高,且两个孩子不时地在走道打闹,眼里根本就没有其他乘客。乘务员来提醒过几次,可是,一点用没有。我不知道,这些家长心里会怎么想,是觉得乘务员来提醒自己是一种冒犯行为呢,还是自己和孩子的行为在冒犯别人。
还好,这节车厢的乘客都比较善忍,一旦遇到一个不想忍、不会忍的乘客,是不是会发生冲突呢?到时候,又当是谁的责任呢?假如乘客忍了,家长们也有点自觉,好好地管管孩子,尤其自己不要加入到大声喧哗的行列之中,一切的一切,可能就要圆满得多、和谐得多,矛盾也会大大减少。
对乘务员的提醒,不存感恩之心,反而认为人家是“冒犯”了自己,这样的想法,确实有点没有大局意识、公共意识,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主体地位对待,而有点高高在上了。其实,对绝大多数乘客来说,都没什么“厌童症”,也不缺少宽容。关键就在于,有些家长缺乏公共之心、大局之心,总觉得孩子还小,别人都应当让着。而且,有了这样的孩子“招牌”,所有人还要让着自己,不然,就是不尊重孩子,就是“冒犯”自己。如此心态,恐怕不只是偷换概念,还是不想好好教育孩子。长期下去,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对的错的,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堂堂正正地做给孩子看,而不是掩盖问题,回避矛盾,更不是狡辩。所以,对苏小懒的“提醒”就是“冒犯”的想法,必须予以坚决反驳,避免误导他人、误导孩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