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 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

2021-12-09 16:46:26 来源:人民日报

窗外,远山如黛。淅淅沥沥的小雨,为冬日的四川省达州市披上一层薄薄的幔纱。“廷江产业园占地1360亩,是开江今年新引进的特种超薄电子光学材料项目。”驱车一小时,从达州市区来到位于开江县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开江·开州)示范园,开江县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朱君介绍,“这是园区授牌以来引进的第一个综合性项目,总投资24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30亿元,而且绿色环保。”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开展,达州聚力区域合作,坚定低碳主题,专注绿色发展,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格局和创新生态链。

深化多地协作 促进创新发展

达州位于川渝陕接合部,是“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站,近年来,其发展一直受到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两份文件的印发,为达州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达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何冰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为了弥补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达州部署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581项。达州与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共同编制完成《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审议稿)》,与广安市,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联合制定了《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总体方案》。此外,为理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工作机制,先后明确了川渝通办事项186项,其中涉及万达开统筹发展的就有155项。

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万达开三地协作的基础上,达州还不断统筹优化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投资建设万州新田港二期项目,成立“大三峡·大巴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深入推进开江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注重发挥中心城区在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中的重要作用。

立足区位特点 培育优势产业

在达州市宣汉县普光经济开发区,成立不久的正威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吸引了众多目光。

2017年,宣汉县发现了富锂钾卤水和杂卤石,富锂钾卤水储量预计达21亿立方米,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宣汉地区锂钾溴硼钠等资源丰富,现已基本形成相关资源的下游产品生产线及其配套产业。”普光经开区党政办负责人吴榛介绍,宣汉正依托富集的锂钾资源和正威国际集团等企业的带动,加快启动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园、智能锂园建设。

目前,宣汉正在形成锂钾综合开发、微玻纤新材料、天然气硫黄、铜基新材料等多产业竞相发展的工业新格局。

在大竹经开区,通过川渝合作示范园区与重庆鱼复工业园区、渝北创新经济走廊深度合作,主动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和大数据、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培育引进了川环科技、海螺水泥、361°四川瑾瑜等企业。目前,大竹经开区入驻企业363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0户。

在达州,各县市区正按照区域优势和功能定位,规划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园区。

“从园区产业布局来看,达州更加注重低碳、绿色、环保,也更加注重错位发展和关联产业链的培育。”何冰说。

推进互动合作 优化分配机制

“截至11月14日,华蓥山隧道正线已掘进751米,其中出口(渠县段)357米,进口(大竹县段)394米,辅助坑道(横洞)已掘进688米。累计完成投资9830万元。”近日,成达万高铁建设的新消息引发关注。

近年来,达州致力于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开通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班列达州专列等。作为成达万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华蓥山隧道的打通,将为推进万达开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建设和当地高质量发展增添又一动力。

交通物流的便捷,为企业间的互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入驻开江经开区两年来,四川省胜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俊强对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建立十分看好。“我们这边缺工人,对方可以帮我们选派一批工人过来;对方需要帮助时,我们也会伸出援手。”唐俊强说,胜发科技两年前就与开州的德凯公司有过深度合作,两家互动十分频繁。

为推动形成区域合作新模式,今年上半年,达州与万州、开州共同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跨区域合作项目财税利益分享机制的指导意见》和《万达开毗邻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总部经济、项目合作共建等7类合作项目的财税利益分配办法。

“如今,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试行上下游配套企业互推互荐,或采取飞地建园模式,在产值、税收上进行五五分成。既实现了错位发展,也更加契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开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熊伟介绍,目前在推动万达开深度融合发展中,三地已初步形成了“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

随着三地融合发展的深入,各地间的人员往来互动也越发频繁。何冰说,在川渝通办事项方面,除了省级层面的事项,达州携手万州、开州根据实际情况还出台了19项通办事项,为教育、医疗、住房、务工等方面的交流融合创造了便利条件。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09日 06 版)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社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